学术预告 | 郭硕鸿讲座(第七十七期):半导体器件中缺陷和杂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研究
郭硕鸿讲座(第七十七期):半导体器件中缺陷和杂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研究
主办单位:
中山大学物理学院
广东省磁电物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(物理学)
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
报告人:陈时友 研究员(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)
题目:半导体器件中缺陷和杂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研究
地点:中山大学南校园哲生堂307报告厅
时间:2025年5月26日(星期一)上午10:10
主持人:项泽亮 教授
有限温度的平衡态下,半导体晶格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缺陷和杂质,对半导体的物性产生影响,因此,缺陷和杂质物理的研究是半导体物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微电子和光电子等器件设计和优化的基础。本报告将介绍半导体中缺陷和杂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方法、机器学习加速方法和软件,包括半导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元素化学势、缺陷和杂质的形成能、离化能级和浓度、载流子浓度及费米能级,缺陷和杂质诱导的光致发光谱、载流子辐射和非辐射复合速率及少子寿命、离子注入掺杂工艺模拟和辐照损伤机制等方面,并讨论缺陷俘获载流子过程中声子的重整化效应,带边直接跃迁、多能级缺陷诱导间接跃迁和Auger跃迁共同贡献的载流子复合速率模型。基于这些缺陷和杂质性质的计算模拟,我们可以开展半导体器件从原子级到连续介质级的跨尺度TCAD仿真,研究缺陷和杂质对光电子器件的效率、微电子器件的电学特性、偏压温度不稳定性和随机电报噪声等可靠性问题的影响机制,进而开展高性能器件设计。
陈时友,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和计算物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。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计算仿真和理论设计研究,包括多元化合物半导体、缺陷和杂质物理、电子器件的原子级仿真方法和TCAD软件、辐照损伤和可靠性物理等方面。在Nat. Comput. Sci., Nat. Nanotech., Nat. Energy, PRL, JACS, AM等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,SCI引用18000余次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探索者计划项目等20余项。曾入选国家领军人才计划、优青、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、复旦大学特聘教授/研究员(正高二级);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、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;担任半导体学报、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s等期刊编委、国际半导体物理大会(ICPS)程序委员会委员、国际半导体缺陷大会(ICDS)咨询委员会委员。
